您当前的位置:星空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

追寻记忆中的八卦滩

发布时间:2017-09-22 阅读量:

 □   卢同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原板浦盐场一个叫“全福圩”的圩子里出生,自幼吃圩饭、喝圩水、说圩话,圩子里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久久地沉淀于记忆之中。

什么是圩子,很多人都不是十分了解。其实圩子就是盐乡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是盐乡人生产和生活的地方。记忆中,圩子的西边有一条直通运盐干河,长约2华里的运盐支河,老老少少都叫它胖头河。这条河是孩子们嘻闹的好地方,掏沙光鱼、游泳扎猛子都是在这条河中学会的。圩里十多户人家的吃水也必须用船经过这条河运进来,因此,此河也被称之为盐乡人的“生命河”。

这条河有什么来头?出于好奇,我曾查阅过许多资料并询问过“盐场通”的老父亲,这才知道它与八卦滩有关,这块块盐池、条条水沟居然拥有变化无穷的神秘色彩。

起初,我们的先人是煮海为盐,通俗地讲就是用火熬盐,但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量少,成本高,而且工序繁,负荷重。筚路蓝缕,巧夺天工,自明代到板浦任盐业督办的丁永改煮盐为晒盐之后,一种基于“八卦”理念,利用风能、太阳能制盐的盐田结构在茫茫的黄海岸边应运而生。到了清末民初,八卦滩已风生水起,遍布盐乡。

仿照古代八卦阵图,每圩辟滩八份,每边2华里,以“圩”为中心,四边向内收拢,其喻意为:一圩之财不外流。外围是大圩沟,紧临纳潮河。涨潮时,海水会自然地涌入纳潮河,随之流入若干个储水蒸发池、倒卤池。中间是洼格、高格、卤井、加卤格,滩滩相咬。里面则为晒格,卤水饱和之后在此结晶成盐。最中心地段既是盐工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盐斤堆存筑运的廪基。收盐时,便将盐运送到廪基上,堆积成廪。盐廪靠近胖头河,直通驳盐干河,年年月月,盐工们从这里把白花花的盐斤运往他乡。站在高高的盐廪上,可以望尽盐船来往于胖头河之间的点点白帆,看到盐民们夕阳下扫盐、挑盐的背影,也可听见“鱼鹰”掠过头顶时清脆的叫声。

科学已经证实,等体积的容器以圆形周围最短,最省料,也最省工。八卦滩形似蛛网,展开面约呈扇形也十分符合盐业生产中浓缩海水比率越来越少的要求。同时,盐民们居住于八卦中心,运盐胖头河直达盐廪脚下,十分便于管理和生产作业。

更令人稀奇的是,八卦滩完全是依据奇门遁术中的开、休、生、伤、杜、晕、死、惊八门设计的,只是在东北方和西北方留两个出口,即开门和生门,因此,如果不熟悉地形的外乡人走进这片滩地,就会像走进了迷宫,很难走出来。滩名起得也别具匠心,有吉祥祈福之意。比如紧靠圩子胖头河两边的滩地叫虎眼滩,左侧叫大虎眼,右侧叫二虎眼。为什么这么叫呢,是因为原盐外运时,要通过支河和干河运出,这些河犹如条条青龙,既不吉祥又会捣乱,而民间信奉“青龙犯白虎”,所以在运盐河两岸上设上大虎、二虎,统称“白虎”,以镇住青龙防止其作崇。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塑苫池结晶工艺的推广,历经数十年的八卦滩从江苏盐乡逐渐消失。虽然先民们忙碌的身影只能定格在泛黄的纸页上,但八卦滩所沉淀下来的盐场人创业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里显得更为醇厚。